来源:用益观察
针对违规刚性兑付问题,年内有多家信托公司因此事被处罚。
在金融市场中,刚性兑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。所谓刚性兑付,指的是当金融产品到期时,无论实际投资收益如何,发行方都按照约定的收益率向投资者兑付本金和收益。
业界观察人士表示,刚性兑付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机制。投资者往往只关注收益率,而忽视了产品背后的风险。这导致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能够轻易获得资金,而真正优质但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项目可能被忽视。
同时,刚性兑付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为了保证兑付,金融机构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高风险的投资策略,或者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资金链,这无疑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。
今年8月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公布相关处罚信息显示,交银信托因存在违规对风险项目进行刚性兑付;贷后管理不尽职,导致信托贷款资金违规流入禁止性领域;数据安全管理粗放存在风险隐患;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,监管报送数据存在漏报和错报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,湖北监管局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》第二十一条、第四十六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,对其罚款120万元。
对此,交银信托发布公告称:公司将继续履行诚实、信用、谨慎、有效管理的义务,对监管指出的问题高度重视,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整改。
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认为,对信托公司刚性兑付严格监管的意义在于,一方面遵循“卖者尽责,买者自负”的市场原则,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;另一方面打破刚性兑付将使风险与收益更匹配,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。当前信托业已步入了强监管、严监管、重处罚的新阶段,未来监管更加注重行为监管、功能监管及穿透式监管。强监管目的是促使信托公司合法合规经营,防范金融风险,从而促进信托业稳健高质量发展。
另据统计,截至11月15日,年内先后已有昆仑信托、山西信托、陆家嘴信托、国通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监管罚单,累计罚款超过3200万元,年内被监管处罚的信托公司相关责任人达到51人。
“不突破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局限,就难以真正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。把市场的问题真正交给市场来解决,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必然选择。”本报专家组成员、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表示。
邢成建议,新时期的信托监管更重要的是“寓管于服”,仅依靠“堵”并非治本之策,还需在“疏”上下功夫,激发市场的内在动力。这意味着监管部门要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适度放宽对金融创新的限制,为信托公司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。比如,通过监管评级分类、鼓励支持部分信托公司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,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。同时,加强监管与市场的沟通机制,倾听行业声音,及时调整监管政策,确保监管既不过度干预市场,也不落后于市场发展的步伐。
去年,《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为《通知》),将信托业务进行三分类,为行业发展明确了方向。近日,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《2024年度上半年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》提到,信托公司要深刻理解和把握《通知》出台的背景以及业务分类的底层逻辑,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推动创新,自觉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许可的框架下开展经营活动。
来源:信 托 百 佬 汇、金 融 时 报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