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全球财经网!

全球股市

热门搜索:概念股金融股票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理财

一波产品自购风刮向银行理财,招银、兴银真金白银力挺自家含权产品,传递“潜在低点”信号?

来源:财联社

11月以来,沪指持续震荡,多家公募基金集体自购股票策略基金。

财联社记者注意到,这波自购的风潮也刮到了银行理财行业。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,头部梯队理财公司招银理财、兴银理财近日均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理财产品,也就是俗称产品自购。从自购产品种类来看,两家机构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“含权类”理财产品。

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自9月24日行情以来,权益市场情绪有明显修复的信号。理财公司自购理财产品,尤其是含权类产品,一方面有利于提振市场和投资者信心,另一方面也是公司对未来权益市场持续看好的信号。

头部理财公司发起自购

近日,招银理财发布海报,公司自营资金购买,且高管、投资经理及员工购买“招银理财价值精选系列产品”。不仅如此,当上述产品净值低于1,产品不收管理费。财联社记者留意到,海报上编号为“102805”理财产品,指向招银理财旗下的“混合类”理财产品“招智价值精选一年持有系列”,产品风险评级为PR3。

从海报来看,“招银理财价值精选系列产品”理财资金不低于60%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,不低于20%投资于权益类资产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,其中,0-40%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,0-20%投资于股指期货等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。

对于招银理财近期自购旗下理财产品,招银理财相关人士对此予以确认,并透露公司自2023年以来都有持续自购价值精选系列。

同时,财联社记者从兴银理财相关人士处了解到,公司近期也有产品自购动作。据兴银理财相关人士介绍,兴银理财自购了混合类理财产品,且“含权比例比较高”。该人士补充,“公司在‘9.24’行情前后都有自购动作。”

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告诉财联社记者,把管理人、高管、投资经理的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做深度捆绑,叠加产品不赚钱就没有管理费,跟基金经理自购名下管理的产品是类似的举动。

业内:传递潜在低点的信号

对于理财公司“自购”的原因,在周毅钦看来,自购产品,实际上是理财公司在向投资者传递信息,当前时点是潜在低点。理财公司对未来投资回报有充分信心。

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财联社记者,理财公司自购产品,部分原因是近年来宏观经济与市场波动,理财产品净值出现过度下跌。理财公司拿出自有资金申购旗下产品,一方面,理财公司认为相关理财产品估值被明显偏离基本面、被“低估”,并看好产品未来估值修复;另一方面,理财公司自购产品也有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。

“招银理财价值精选系列产品”最近一次净值更新时间为11月13日,产品单位净值为0.966200。10月18日,该产品的单位净值从上一个净值披露日的1.0017滑至0.992。随后,单位净值持续在“1”以下波动。不过,拉长周期来看,成立至今超八成时间下这一产品的单位净值均不低于“1”。

短时间内能自购“含权类”产品的银行理财公司仍有限

近几年,理财公司自购旗下理财产品并不稀奇。2022年,包括光大理财、南银理财、中邮理财在内的理财公司都曾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理财产品。上一年,包括招银理财、兴银理财、渤银理财在内的理财公司都曾发起自购动作。

其中,招银理财宣布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理财产品。同期,兴银理财也宣布,计划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一只红利策略产品,最高投资3000万元。同年11月,渤银理财宣布已投入自有资金3亿元用于申购本公司发行的理财有术系列理财产品。

行业层面上,市场的“含权类”理财产品还在增加。普益标准近日指出,9月底以来权益市场大涨。进入10月,含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。基于对未来权益市场持续看好,不少机构正加大布局权益市场。

“理财公司勇于突破传统的行业模式,和客户的利益高度捆绑,探索理财转型后的新“打法”,在百万亿资管市场上和各类同业进行充分竞争,值得‘点赞’。”不过,周毅钦也指出,短期内这很难引发行业跟进。招银理财、兴银理财已经具备一定的资管规模,特别是固收类产品打底,在机构管理费收入上已有一定安全垫。因此两家公司有条件、有充分的空间在理财行业传统的弱项权益类、混合类产品上做一些突破性的创举。

周茂华也补充,未来理财公司竞争力体现在其投研能力、产品创新能力上,同时尽量降低产品净值波动情况,为投资者提供可持续、有吸引力的收益回报等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全球财经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Copyright 2003-2024 by 全球财经网 www.hbhuoguo.com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